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佩里级护卫舰,以及佩里级护卫舰图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 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 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 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 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Q1: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佩里级从1970年9月展开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在1972年4月,美国海军确认由Gibbs&Cox公司进行细部设计,并在同年10月将首舰佩里号(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ex-PF-109)的建造合约颁给贝斯钢铁造船厂(Bath Iron Work,BIW),价值9440万美元。BIW厂在1973年5月展开首舰的施工设计,同年12月开始切割钢板。
首舰佩里号最初预定的编号为PF-109,接续在二次大战时代建造的96艘塔科马级护卫舰(Takoma class,PF-3~108)之后;然而1975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颁布新分类标准之际,PF与护航驱逐舰(DE)一并改列为护卫舰(FF) ,因此佩里级遂改成导弹护卫舰(FFG),佩里号的舷号也改成接续在布鲁克级(Brooke class DEG-1~6)护航驱逐舰之后。首舰佩里号(USS Perry FFG-7)在1975年6月安放龙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然后在12月17日成军。第二艘佩里级的服役于1980年4月2日成军,与首舰相差两年多,这是吸收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原型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由海军参与造船厂的作业,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的工程中。 首艘本级舰以美国海军史上的民族英雄──奥利弗·哈泽德·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1785~1819)之名来命名。奥利弗·佩里出身罗得岛,他的成名作是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的伊利湖战役,该役中他统率美国舰队击溃英国舰队并将其俘获(为了纪念该次战役,倒数第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70)便命名为伊利湖号);接着,奥力佛率领运兵舰队驰援底特律,击溃当地的英军并收复该城。随后他担任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rry Harrison)将军的副官出兵加拿大,在泰晤士河战役中击败英军, 使美国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在此役中的出色表现,奥利弗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奥力弗·佩里的弟弟──同样投身美国海军的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在19世纪中叶率领几艘近代化蒸汽铁甲军舰直抵东京湾 ,敲开日本德川幕府长年锁国的大门,日本人称之为“黑船事件”。本级舰共建造51艘,一度是二次大战后美国海军建造最多的作战舰艇,此纪录后来被伯克级驱逐舰打破 。以项目管理的如期(on schedule)、质量(meet requirements)、预算(under budget)的标准,佩里级整个项目执行在当时缔造美国海军造舰史上最佳纪录。
Q2: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佩里级护卫舰是美国海军中一级性能适中的通用性导弹护卫舰,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可以承担防空、反潜、护航和打击水面目标等任务。尽管它的性能不如某些高性能舰艇,但因其价格适中而获得大批量建造。仅至 1988年,美国就建造了 60艘,其中部分出口。(美国从保密考虑,从不透露至今生产的总数)
该级舰首制舰于 1975年 6月动工兴建,1976年 9月下水,&127;1977年12月正式入役。佩里级舰的上层建筑比较庞大,上层建筑四周只设少数的水密门,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这样就能为舰员和设备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和增强适航性。该级舰的生活设施良好,每名舰员平均享受 19.6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舰上的动力装置采用全燃动力装置。这种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噪音低、操纵性好等特点,而且低速性和可靠性颇佳。佩里级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舰上维修方便的需要,便尽量减少舰上维修工作量。对于需要修理的设备采取舰外供应、整机更换、舰外修理等方式,力求使舰上设备组件化。同时,在舰艇布置设计上,尽量使设备易于拆装和内部移动,并为拆装和移动这些设备设计了最佳通路,以及在搬运路线上设置架空轻便轨道、滑车等。主推进燃气轮机可由该舰上层建筑上的排气烟囱卸出,且在 40&127;小时内可卸出并更换。
该级舰长 135.6米,宽 13.7米,吃水 4.5米;标准排水量 2750吨,满载排水量 3640吨;动力装置采用 2台 LM?500燃气轮机,总功率 4.16万马力,最大航速 29节。
佩里级舰上武器配置较齐全,作战能力较强。舰上设有 l座MK-13/4型标准/鱼叉导弹两用发射架、l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火炮、l座MK-15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座三联装MX-32鱼雷发射管,以及 2架SH-F 反潜直升机。&127;舰上的探测系统性能出众;尤其是声纳,除有l部SQS-56舰壳声纳外,还有 l部 SQR-19拖曳线列阵声纳。此外,还有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Q3: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康定级更好一些,虽然防控方面弱于佩里级,只装备了小懈树防空导弹,密集阵系统,近程防空能力强,属于隐身设计。
佩里级在台湾执行建造的“成功级”,装备了标准防空导弹。
其他的都一样:奥托76mm舰炮,雄风反舰导弹,324mm反潜鱼雷,反潜直升机,40mm速射炮,密集阵系统。
总的来收各有各的优点。
Q4: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参考数据舰长长135.6米(短舰身构型)/138米(长舰身构型)舷宽13.7米吃水4.9米排水量标准2770吨(短舰身构型)/3010吨(长舰身构型)
满载3660吨(短舰身构型)/4100吨(长舰身构型)乘员214人动力系统COGAG
2×LM2500燃气涡轮/41000
单轴CRP 单舵续航力4500海里(20节)航速30节船电系统雷达1×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1×AN/SPS-55平面搜索雷达——1×MK-92火控系统(包括CAS天线组与STIR照射雷达各1)声纳AN/SQS-56舰首声纳——AN/SQR-18(V)2/19拖曳阵列声纳(FFG-36以后部分舰只)其他JTDS舰载战斗系统——SYS-2(V)2整合自动侦测追踪系统(IADT) (装备于FFG-36、47、48~55、57、59、61)舰载武装舰炮1×MK-75 62倍径76mm舰炮导弹1×MK-13 单臂发射器(弹舱装备量40枚,可发射标准标准1防空导弹及鱼叉反舰导弹,后拆除)近防1×MK-38 25mm机炮(部分舰艇在本世纪后期陆续装备)反潜2×三联装324mm MK-32鱼雷发射器舰载机2×LAMPS-1 SH-2F反潜直升机(短舰体构型)
2×LAMPS-3 SH-60B反潜直升机(长舰体构型)
Q5: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与同时期各国水面舰艇相同,佩里级的上层结构由铝合金制造;虽然此种材料拥有重量轻、延展性好的优点,但却有着燃点低的致命缺陷 ,这种问题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之后开始被各国海军注意。除了耐火性差之外,佩里级这类采用钢质舰体与铝合金上层结构的舰艇,由于两种材料应力传导特性不同,在长年操作使用后容易会发生结构强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船舰运动普遍比较激烈或者服勤海况较差,结构承受的应力破坏就会更为明显 。
佩里级的舰体配重并不理想,呈现舰艏、舰尾受力过大,但舰体中段相对较轻的情况,这是因为舰艏有MK-13导弹发射器,舰尾有RAST辅助降落系统的钢缆绞盘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但位于舰舯的LM-2500燃气涡轮机偏偏又是重量最轻的舰用主机(相较于蒸汽动力与柴油机);于是,佩里级的舰体经常出现“舯拱”现象,也就是舰艏与舰尾下沉,中央拱起,而“舯拱”的后果就是舰体中段底部受力扭曲过大,导致较上层的舱壁裂开进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佩里级,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说是“可损耗”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敷设凯夫拉(Kevlar)装甲板以强化防护能力的舰艇,指挥与电子设备舱室配备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弹药库与主机舱则以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与16mm厚的钢质装甲保护。凯夫拉装甲板乃是在两片钢板之间加入由聚酰脂合成物制成的复合材料防弹夹层,此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佳与耐腐蚀等特性。凯夫勒碳纤维的比重只有1.44,强度是同重量钢板的5倍,自由震动衰减性能为钢板的8倍,最高防弹能力可达钢板的10倍。佩里级的作战系统是“小型战术资料系统”(Junior Tactical Data System,JTDS),是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载作战系统──“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 Tatical Data System,NTDS)的简化版,以两部UYK-7主计算机(一具整合于MK-92负责处理目标追踪,一具用于火控管制)为核心,战情中心(CIC)设有一具MK-106与一具MK-107显控台, 功能包括搜索追踪、作战控制、发射器指示、武器发射和发射后评估,其中MK-106专门负责操作CAS组合天线系统,MK-l07负责操作STIR雷达,两台显控台均能显示舰上搜索雷达的讯号。
JTDS与NTDS 在完成之初都属于集中构型的舰载战斗系统,所有的处理能力都集中于少数几台主计算机上 。JTDS与MK-92的组合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自动接战能力的自战系统,从目标侦测、威胁判断分类与火控锁定都可自动完成,人员只需监视其运作,并在最后决定是否要加以攻击 ,而接战过程则完全交给MK-92火控系统负责。JTDS只预设了Link-14单向电报打字数据链,而标准的Lnk-11双向自动数据链则列为客户选择配备。 较早建造的佩里级一开始配备只具接收功能的Link-14数据链,而非当时美国海军制式、收发功能兼备的Link-11,使之无法协同舰队进行长距离整合防空作战,后来这些早期的佩里级才以Link-11取代Link-14。反潜方面,作为一种舰队护航舰艇,佩里级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美国护航驱逐舰不同。首先,佩里级配备音鼓尺寸较小、侦测距离较低的SQS-56中频舰首声纳, 而不是先前美国惯用的SQS-26大型低频声纳。SQS-56虽然具有抑制杂波的特性,十分适合在浅海作业,但是在大洋上的侦测距离比SQS-26逊色不少。佩里级也是第一种没有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护航 舰艇。对照先前的护航舰,佩里级在反潜方面唯一的改进,就是能够收容/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舍弃低频声纳与阿斯洛克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舰上已经配备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为了压低成本而不得不做出牺牲;先前美国海军建造的布鲁克级护卫舰同时有阿斯洛克、SQS-26大型声纳、一架反潜直升机与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结果造价过于昂贵,原订10艘的数量只好减为6艘。
此外,ASROC的操作模式系根据舰首声纳的直线探测结果来进行射击,最大有效射程在10公里 以内;首艘佩里级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决定在后续舰纳入拖曳阵列声纳,其侦测距离成长数倍,势必只能派遣直升机飞到声纳接触区域,利用声纳浮标或沉浸声纳进行精确标定,再投掷鱼雷攻击 。因此,新一代SQR-19拖曳阵列声纳(可达第三汇声区)与LAMPS-3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直接导致阿斯洛克的重要性下降。可惜佩里级服役之后,由于预算因素,只有部分舰艇才装备SQR-18/19拖曳阵列声纳。 佩里级的反潜火控系统是AN/SQQ-89(V)2,由于佩里级没有ASROC,因此AN/SQQ-89(V)2省略了MK-116火控计算机,并且只有两个OJ-452显控台。 佩里级配备一具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能实施船团外围的远程对空监视。佩里级配备标准SM-1防空导弹系统,舰首装有一座能容纳40枚导弹的MK-13单臂发射器,主要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此外也能容纳至多9枚鱼叉导弹 (标准的配置为36枚标准SM-1导弹与4枚鱼叉导弹),使佩里级毋须装置鱼叉导弹专用的MK-141四联装发射器 。相较于上一代的鞑靼(Tartar)防空导弹,SM-1采用全固态电子组件以及电动驱动装置,因此暖机备便的时间大幅缩短。
佩里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MK-75 76mm舰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授权美国生产的型号)的军舰,由于舰首装置了MK-13导弹发射器,使得MK-75被挤到上层结构机库前方。负责导控MK-75舰炮与标准SM-1防空导弹的是一套MK-92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位于舰桥上方的组合天线系统(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为标准SM-1提供照明导引的“分离标定与照明雷达”(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由SPG-60照明雷达的天线与荷兰STIR后端组成);CAS将一 具高转速(每分钟60转)搜索天线与一具火控照明天线整合在一起(共享发射机),当搜索天线发现目标后,便能立刻将照明天线转向目标并展开照射,加快反应时间,这是佩里级因应苏联潜射反舰导弹威胁的重要措施。
通过CAS与STIR,佩里级上一次能导控两枚标准SM-1进行接战,分别由STIR与CAS天线各负责一枚 (一般而言,佩里级接战短程目标时使用CAS进行照明,接战远程目标时则使用STIR照明雷达)。到了80年代,所有的佩里级都装置了一门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位于机库顶端。
Q6: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佩里”级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多数都已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虽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但是经现代化改装的老驱逐舰延长的舰龄仍然有限,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舰替换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
70年代初美海军开始实行“高低档舰艇结合”的造舰政策。这一时期陆续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核动力巡洋舰、DD963级驱逐舰属于高档的舰艇,同时也需要一级能大量迅速建造的、造价较低的护卫舰,用以代替将大批退役的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这级舰就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它属于大量建造的低档舰艇之一。
FFG7原称巡逻护卫舰PF,1970年9月开始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并开始初步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72年4月海军指定巴斯为首舰建造厂,确定Gibbs&Cox公司为分包设计,参加舰船的系统设计;1973年5月由首舰建造厂开始进行施工设计;1973年12月开始下料,1975年6月上船台,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完工服役。从可行性研究到完工服役,历时共7年零2个月。
建造计划
FFG7级护卫舰美国海军订购51艘,澳大利亚海军订购6艘,西班牙海军订购4艘。美国海军的FFG7级绝大部分都在80年代服役,多的时候每年完工服役近10艘。
以1982财政年度的造价为例,每艘造价3.239亿美元。目前现役保留27艘,预备役10艘,余下的转让给其他国家。
关于佩里级护卫舰和佩里级护卫舰图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佩里级护卫舰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0~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佩里级护卫舰,以及佩里级护卫舰图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 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 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 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 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Q1: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佩里级从1970年9月展开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在1972年4月,美国海军确认由Gibbs&Cox公司进行细部设计,并在同年10月将首舰佩里号(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ex-PF-109)的建造合约颁给贝斯钢铁造船厂(Bath Iron Work,BIW),价值9440万美元。BIW厂在1973年5月展开首舰的施工设计,同年12月开始切割钢板。
首舰佩里号最初预定的编号为PF-109,接续在二次大战时代建造的96艘塔科马级护卫舰(Takoma class,PF-3~108)之后;然而1975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颁布新分类标准之际,PF与护航驱逐舰(DE)一并改列为护卫舰(FF) ,因此佩里级遂改成导弹护卫舰(FFG),佩里号的舷号也改成接续在布鲁克级(Brooke class DEG-1~6)护航驱逐舰之后。首舰佩里号(USS Perry FFG-7)在1975年6月安放龙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然后在12月17日成军。第二艘佩里级的服役于1980年4月2日成军,与首舰相差两年多,这是吸收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原型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由海军参与造船厂的作业,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的工程中。 首艘本级舰以美国海军史上的民族英雄──奥利弗·哈泽德·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1785~1819)之名来命名。奥利弗·佩里出身罗得岛,他的成名作是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的伊利湖战役,该役中他统率美国舰队击溃英国舰队并将其俘获(为了纪念该次战役,倒数第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70)便命名为伊利湖号);接着,奥力佛率领运兵舰队驰援底特律,击溃当地的英军并收复该城。随后他担任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rry Harrison)将军的副官出兵加拿大,在泰晤士河战役中击败英军, 使美国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在此役中的出色表现,奥利弗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奥力弗·佩里的弟弟──同样投身美国海军的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在19世纪中叶率领几艘近代化蒸汽铁甲军舰直抵东京湾 ,敲开日本德川幕府长年锁国的大门,日本人称之为“黑船事件”。本级舰共建造51艘,一度是二次大战后美国海军建造最多的作战舰艇,此纪录后来被伯克级驱逐舰打破 。以项目管理的如期(on schedule)、质量(meet requirements)、预算(under budget)的标准,佩里级整个项目执行在当时缔造美国海军造舰史上最佳纪录。
Q2: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佩里级护卫舰是美国海军中一级性能适中的通用性导弹护卫舰,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可以承担防空、反潜、护航和打击水面目标等任务。尽管它的性能不如某些高性能舰艇,但因其价格适中而获得大批量建造。仅至 1988年,美国就建造了 60艘,其中部分出口。(美国从保密考虑,从不透露至今生产的总数)
该级舰首制舰于 1975年 6月动工兴建,1976年 9月下水,&127;1977年12月正式入役。佩里级舰的上层建筑比较庞大,上层建筑四周只设少数的水密门,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这样就能为舰员和设备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和增强适航性。该级舰的生活设施良好,每名舰员平均享受 19.6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舰上的动力装置采用全燃动力装置。这种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噪音低、操纵性好等特点,而且低速性和可靠性颇佳。佩里级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舰上维修方便的需要,便尽量减少舰上维修工作量。对于需要修理的设备采取舰外供应、整机更换、舰外修理等方式,力求使舰上设备组件化。同时,在舰艇布置设计上,尽量使设备易于拆装和内部移动,并为拆装和移动这些设备设计了最佳通路,以及在搬运路线上设置架空轻便轨道、滑车等。主推进燃气轮机可由该舰上层建筑上的排气烟囱卸出,且在 40&127;小时内可卸出并更换。
该级舰长 135.6米,宽 13.7米,吃水 4.5米;标准排水量 2750吨,满载排水量 3640吨;动力装置采用 2台 LM?500燃气轮机,总功率 4.16万马力,最大航速 29节。
佩里级舰上武器配置较齐全,作战能力较强。舰上设有 l座MK-13/4型标准/鱼叉导弹两用发射架、l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火炮、l座MK-15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座三联装MX-32鱼雷发射管,以及 2架SH-F 反潜直升机。&127;舰上的探测系统性能出众;尤其是声纳,除有l部SQS-56舰壳声纳外,还有 l部 SQR-19拖曳线列阵声纳。此外,还有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Q3: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康定级更好一些,虽然防控方面弱于佩里级,只装备了小懈树防空导弹,密集阵系统,近程防空能力强,属于隐身设计。
佩里级在台湾执行建造的“成功级”,装备了标准防空导弹。
其他的都一样:奥托76mm舰炮,雄风反舰导弹,324mm反潜鱼雷,反潜直升机,40mm速射炮,密集阵系统。
总的来收各有各的优点。
Q4: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参考数据舰长长135.6米(短舰身构型)/138米(长舰身构型)舷宽13.7米吃水4.9米排水量标准2770吨(短舰身构型)/3010吨(长舰身构型)
满载3660吨(短舰身构型)/4100吨(长舰身构型)乘员214人动力系统COGAG
2×LM2500燃气涡轮/41000
单轴CRP 单舵续航力4500海里(20节)航速30节船电系统雷达1×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1×AN/SPS-55平面搜索雷达——1×MK-92火控系统(包括CAS天线组与STIR照射雷达各1)声纳AN/SQS-56舰首声纳——AN/SQR-18(V)2/19拖曳阵列声纳(FFG-36以后部分舰只)其他JTDS舰载战斗系统——SYS-2(V)2整合自动侦测追踪系统(IADT) (装备于FFG-36、47、48~55、57、59、61)舰载武装舰炮1×MK-75 62倍径76mm舰炮导弹1×MK-13 单臂发射器(弹舱装备量40枚,可发射标准标准1防空导弹及鱼叉反舰导弹,后拆除)近防1×MK-38 25mm机炮(部分舰艇在本世纪后期陆续装备)反潜2×三联装324mm MK-32鱼雷发射器舰载机2×LAMPS-1 SH-2F反潜直升机(短舰体构型)
2×LAMPS-3 SH-60B反潜直升机(长舰体构型)
Q5: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与同时期各国水面舰艇相同,佩里级的上层结构由铝合金制造;虽然此种材料拥有重量轻、延展性好的优点,但却有着燃点低的致命缺陷 ,这种问题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之后开始被各国海军注意。除了耐火性差之外,佩里级这类采用钢质舰体与铝合金上层结构的舰艇,由于两种材料应力传导特性不同,在长年操作使用后容易会发生结构强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船舰运动普遍比较激烈或者服勤海况较差,结构承受的应力破坏就会更为明显 。
佩里级的舰体配重并不理想,呈现舰艏、舰尾受力过大,但舰体中段相对较轻的情况,这是因为舰艏有MK-13导弹发射器,舰尾有RAST辅助降落系统的钢缆绞盘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但位于舰舯的LM-2500燃气涡轮机偏偏又是重量最轻的舰用主机(相较于蒸汽动力与柴油机);于是,佩里级的舰体经常出现“舯拱”现象,也就是舰艏与舰尾下沉,中央拱起,而“舯拱”的后果就是舰体中段底部受力扭曲过大,导致较上层的舱壁裂开进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佩里级,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说是“可损耗”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敷设凯夫拉(Kevlar)装甲板以强化防护能力的舰艇,指挥与电子设备舱室配备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弹药库与主机舱则以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与16mm厚的钢质装甲保护。凯夫拉装甲板乃是在两片钢板之间加入由聚酰脂合成物制成的复合材料防弹夹层,此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佳与耐腐蚀等特性。凯夫勒碳纤维的比重只有1.44,强度是同重量钢板的5倍,自由震动衰减性能为钢板的8倍,最高防弹能力可达钢板的10倍。佩里级的作战系统是“小型战术资料系统”(Junior Tactical Data System,JTDS),是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载作战系统──“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 Tatical Data System,NTDS)的简化版,以两部UYK-7主计算机(一具整合于MK-92负责处理目标追踪,一具用于火控管制)为核心,战情中心(CIC)设有一具MK-106与一具MK-107显控台, 功能包括搜索追踪、作战控制、发射器指示、武器发射和发射后评估,其中MK-106专门负责操作CAS组合天线系统,MK-l07负责操作STIR雷达,两台显控台均能显示舰上搜索雷达的讯号。
JTDS与NTDS 在完成之初都属于集中构型的舰载战斗系统,所有的处理能力都集中于少数几台主计算机上 。JTDS与MK-92的组合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自动接战能力的自战系统,从目标侦测、威胁判断分类与火控锁定都可自动完成,人员只需监视其运作,并在最后决定是否要加以攻击 ,而接战过程则完全交给MK-92火控系统负责。JTDS只预设了Link-14单向电报打字数据链,而标准的Lnk-11双向自动数据链则列为客户选择配备。 较早建造的佩里级一开始配备只具接收功能的Link-14数据链,而非当时美国海军制式、收发功能兼备的Link-11,使之无法协同舰队进行长距离整合防空作战,后来这些早期的佩里级才以Link-11取代Link-14。反潜方面,作为一种舰队护航舰艇,佩里级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美国护航驱逐舰不同。首先,佩里级配备音鼓尺寸较小、侦测距离较低的SQS-56中频舰首声纳, 而不是先前美国惯用的SQS-26大型低频声纳。SQS-56虽然具有抑制杂波的特性,十分适合在浅海作业,但是在大洋上的侦测距离比SQS-26逊色不少。佩里级也是第一种没有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护航 舰艇。对照先前的护航舰,佩里级在反潜方面唯一的改进,就是能够收容/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舍弃低频声纳与阿斯洛克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舰上已经配备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为了压低成本而不得不做出牺牲;先前美国海军建造的布鲁克级护卫舰同时有阿斯洛克、SQS-26大型声纳、一架反潜直升机与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结果造价过于昂贵,原订10艘的数量只好减为6艘。
此外,ASROC的操作模式系根据舰首声纳的直线探测结果来进行射击,最大有效射程在10公里 以内;首艘佩里级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决定在后续舰纳入拖曳阵列声纳,其侦测距离成长数倍,势必只能派遣直升机飞到声纳接触区域,利用声纳浮标或沉浸声纳进行精确标定,再投掷鱼雷攻击 。因此,新一代SQR-19拖曳阵列声纳(可达第三汇声区)与LAMPS-3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直接导致阿斯洛克的重要性下降。可惜佩里级服役之后,由于预算因素,只有部分舰艇才装备SQR-18/19拖曳阵列声纳。 佩里级的反潜火控系统是AN/SQQ-89(V)2,由于佩里级没有ASROC,因此AN/SQQ-89(V)2省略了MK-116火控计算机,并且只有两个OJ-452显控台。 佩里级配备一具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能实施船团外围的远程对空监视。佩里级配备标准SM-1防空导弹系统,舰首装有一座能容纳40枚导弹的MK-13单臂发射器,主要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此外也能容纳至多9枚鱼叉导弹 (标准的配置为36枚标准SM-1导弹与4枚鱼叉导弹),使佩里级毋须装置鱼叉导弹专用的MK-141四联装发射器 。相较于上一代的鞑靼(Tartar)防空导弹,SM-1采用全固态电子组件以及电动驱动装置,因此暖机备便的时间大幅缩短。
佩里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MK-75 76mm舰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授权美国生产的型号)的军舰,由于舰首装置了MK-13导弹发射器,使得MK-75被挤到上层结构机库前方。负责导控MK-75舰炮与标准SM-1防空导弹的是一套MK-92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位于舰桥上方的组合天线系统(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为标准SM-1提供照明导引的“分离标定与照明雷达”(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由SPG-60照明雷达的天线与荷兰STIR后端组成);CAS将一 具高转速(每分钟60转)搜索天线与一具火控照明天线整合在一起(共享发射机),当搜索天线发现目标后,便能立刻将照明天线转向目标并展开照射,加快反应时间,这是佩里级因应苏联潜射反舰导弹威胁的重要措施。
通过CAS与STIR,佩里级上一次能导控两枚标准SM-1进行接战,分别由STIR与CAS天线各负责一枚 (一般而言,佩里级接战短程目标时使用CAS进行照明,接战远程目标时则使用STIR照明雷达)。到了80年代,所有的佩里级都装置了一门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位于机库顶端。
Q6: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佩里”级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多数都已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虽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但是经现代化改装的老驱逐舰延长的舰龄仍然有限,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舰替换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
70年代初美海军开始实行“高低档舰艇结合”的造舰政策。这一时期陆续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核动力巡洋舰、DD963级驱逐舰属于高档的舰艇,同时也需要一级能大量迅速建造的、造价较低的护卫舰,用以代替将大批退役的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这级舰就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它属于大量建造的低档舰艇之一。
FFG7原称巡逻护卫舰PF,1970年9月开始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并开始初步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72年4月海军指定巴斯为首舰建造厂,确定Gibbs&Cox公司为分包设计,参加舰船的系统设计;1973年5月由首舰建造厂开始进行施工设计;1973年12月开始下料,1975年6月上船台,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完工服役。从可行性研究到完工服役,历时共7年零2个月。
建造计划
FFG7级护卫舰美国海军订购51艘,澳大利亚海军订购6艘,西班牙海军订购4艘。美国海军的FFG7级绝大部分都在80年代服役,多的时候每年完工服役近10艘。
以1982财政年度的造价为例,每艘造价3.239亿美元。目前现役保留27艘,预备役10艘,余下的转让给其他国家。
关于佩里级护卫舰和佩里级护卫舰图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佩里级护卫舰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佩里级护卫舰,以及佩里级护卫舰图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 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 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 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 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Q1:佩里级护卫舰的发展沿革
佩里级从1970年9月展开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在1972年4月,美国海军确认由Gibbs&Cox公司进行细部设计,并在同年10月将首舰佩里号(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ex-PF-109)的建造合约颁给贝斯钢铁造船厂(Bath Iron Work,BIW),价值9440万美元。BIW厂在1973年5月展开首舰的施工设计,同年12月开始切割钢板。
首舰佩里号最初预定的编号为PF-109,接续在二次大战时代建造的96艘塔科马级护卫舰(Takoma class,PF-3~108)之后;然而1975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颁布新分类标准之际,PF与护航驱逐舰(DE)一并改列为护卫舰(FF) ,因此佩里级遂改成导弹护卫舰(FFG),佩里号的舷号也改成接续在布鲁克级(Brooke class DEG-1~6)护航驱逐舰之后。首舰佩里号(USS Perry FFG-7)在1975年6月安放龙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然后在12月17日成军。第二艘佩里级的服役于1980年4月2日成军,与首舰相差两年多,这是吸收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原型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由海军参与造船厂的作业,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的工程中。 首艘本级舰以美国海军史上的民族英雄──奥利弗·哈泽德·佩里(Oliver Hazard Perry,1785~1819)之名来命名。奥利弗·佩里出身罗得岛,他的成名作是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中的伊利湖战役,该役中他统率美国舰队击溃英国舰队并将其俘获(为了纪念该次战役,倒数第四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70)便命名为伊利湖号);接着,奥力佛率领运兵舰队驰援底特律,击溃当地的英军并收复该城。随后他担任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rry Harrison)将军的副官出兵加拿大,在泰晤士河战役中击败英军, 使美国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在此役中的出色表现,奥利弗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奥力弗·佩里的弟弟──同样投身美国海军的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在19世纪中叶率领几艘近代化蒸汽铁甲军舰直抵东京湾 ,敲开日本德川幕府长年锁国的大门,日本人称之为“黑船事件”。本级舰共建造51艘,一度是二次大战后美国海军建造最多的作战舰艇,此纪录后来被伯克级驱逐舰打破 。以项目管理的如期(on schedule)、质量(meet requirements)、预算(under budget)的标准,佩里级整个项目执行在当时缔造美国海军造舰史上最佳纪录。
Q2:美国共建造过多少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佩里级护卫舰是美国海军中一级性能适中的通用性导弹护卫舰,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可以承担防空、反潜、护航和打击水面目标等任务。尽管它的性能不如某些高性能舰艇,但因其价格适中而获得大批量建造。仅至 1988年,美国就建造了 60艘,其中部分出口。(美国从保密考虑,从不透露至今生产的总数)
该级舰首制舰于 1975年 6月动工兴建,1976年 9月下水,&127;1977年12月正式入役。佩里级舰的上层建筑比较庞大,上层建筑四周只设少数的水密门,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这样就能为舰员和设备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和增强适航性。该级舰的生活设施良好,每名舰员平均享受 19.6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舰上的动力装置采用全燃动力装置。这种装置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噪音低、操纵性好等特点,而且低速性和可靠性颇佳。佩里级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舰上维修方便的需要,便尽量减少舰上维修工作量。对于需要修理的设备采取舰外供应、整机更换、舰外修理等方式,力求使舰上设备组件化。同时,在舰艇布置设计上,尽量使设备易于拆装和内部移动,并为拆装和移动这些设备设计了最佳通路,以及在搬运路线上设置架空轻便轨道、滑车等。主推进燃气轮机可由该舰上层建筑上的排气烟囱卸出,且在 40&127;小时内可卸出并更换。
该级舰长 135.6米,宽 13.7米,吃水 4.5米;标准排水量 2750吨,满载排水量 3640吨;动力装置采用 2台 LM?500燃气轮机,总功率 4.16万马力,最大航速 29节。
佩里级舰上武器配置较齐全,作战能力较强。舰上设有 l座MK-13/4型标准/鱼叉导弹两用发射架、l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火炮、l座MK-15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2座三联装MX-32鱼雷发射管,以及 2架SH-F 反潜直升机。&127;舰上的探测系统性能出众;尤其是声纳,除有l部SQS-56舰壳声纳外,还有 l部 SQR-19拖曳线列阵声纳。此外,还有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Q3:台海军的康定级和佩里级护卫舰哪个更好?
康定级更好一些,虽然防控方面弱于佩里级,只装备了小懈树防空导弹,密集阵系统,近程防空能力强,属于隐身设计。
佩里级在台湾执行建造的“成功级”,装备了标准防空导弹。
其他的都一样:奥托76mm舰炮,雄风反舰导弹,324mm反潜鱼雷,反潜直升机,40mm速射炮,密集阵系统。
总的来收各有各的优点。
Q4:佩里级护卫舰的基本数据
参考数据舰长长135.6米(短舰身构型)/138米(长舰身构型)舷宽13.7米吃水4.9米排水量标准2770吨(短舰身构型)/3010吨(长舰身构型)
满载3660吨(短舰身构型)/4100吨(长舰身构型)乘员214人动力系统COGAG
2×LM2500燃气涡轮/41000
单轴CRP 单舵续航力4500海里(20节)航速30节船电系统雷达1×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1×AN/SPS-55平面搜索雷达——1×MK-92火控系统(包括CAS天线组与STIR照射雷达各1)声纳AN/SQS-56舰首声纳——AN/SQR-18(V)2/19拖曳阵列声纳(FFG-36以后部分舰只)其他JTDS舰载战斗系统——SYS-2(V)2整合自动侦测追踪系统(IADT) (装备于FFG-36、47、48~55、57、59、61)舰载武装舰炮1×MK-75 62倍径76mm舰炮导弹1×MK-13 单臂发射器(弹舱装备量40枚,可发射标准标准1防空导弹及鱼叉反舰导弹,后拆除)近防1×MK-38 25mm机炮(部分舰艇在本世纪后期陆续装备)反潜2×三联装324mm MK-32鱼雷发射器舰载机2×LAMPS-1 SH-2F反潜直升机(短舰体构型)
2×LAMPS-3 SH-60B反潜直升机(长舰体构型)
Q5: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特点
与同时期各国水面舰艇相同,佩里级的上层结构由铝合金制造;虽然此种材料拥有重量轻、延展性好的优点,但却有着燃点低的致命缺陷 ,这种问题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之后开始被各国海军注意。除了耐火性差之外,佩里级这类采用钢质舰体与铝合金上层结构的舰艇,由于两种材料应力传导特性不同,在长年操作使用后容易会发生结构强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船舰运动普遍比较激烈或者服勤海况较差,结构承受的应力破坏就会更为明显 。
佩里级的舰体配重并不理想,呈现舰艏、舰尾受力过大,但舰体中段相对较轻的情况,这是因为舰艏有MK-13导弹发射器,舰尾有RAST辅助降落系统的钢缆绞盘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但位于舰舯的LM-2500燃气涡轮机偏偏又是重量最轻的舰用主机(相较于蒸汽动力与柴油机);于是,佩里级的舰体经常出现“舯拱”现象,也就是舰艏与舰尾下沉,中央拱起,而“舯拱”的后果就是舰体中段底部受力扭曲过大,导致较上层的舱壁裂开进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佩里级,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说是“可损耗”的低档舰艇,但佩里级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舰上重要部位敷设凯夫拉(Kevlar)装甲板以强化防护能力的舰艇,指挥与电子设备舱室配备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弹药库与主机舱则以19mm厚的凯夫拉装甲板与16mm厚的钢质装甲保护。凯夫拉装甲板乃是在两片钢板之间加入由聚酰脂合成物制成的复合材料防弹夹层,此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佳与耐腐蚀等特性。凯夫勒碳纤维的比重只有1.44,强度是同重量钢板的5倍,自由震动衰减性能为钢板的8倍,最高防弹能力可达钢板的10倍。佩里级的作战系统是“小型战术资料系统”(Junior Tactical Data System,JTDS),是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载作战系统──“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 Tatical Data System,NTDS)的简化版,以两部UYK-7主计算机(一具整合于MK-92负责处理目标追踪,一具用于火控管制)为核心,战情中心(CIC)设有一具MK-106与一具MK-107显控台, 功能包括搜索追踪、作战控制、发射器指示、武器发射和发射后评估,其中MK-106专门负责操作CAS组合天线系统,MK-l07负责操作STIR雷达,两台显控台均能显示舰上搜索雷达的讯号。
JTDS与NTDS 在完成之初都属于集中构型的舰载战斗系统,所有的处理能力都集中于少数几台主计算机上 。JTDS与MK-92的组合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自动接战能力的自战系统,从目标侦测、威胁判断分类与火控锁定都可自动完成,人员只需监视其运作,并在最后决定是否要加以攻击 ,而接战过程则完全交给MK-92火控系统负责。JTDS只预设了Link-14单向电报打字数据链,而标准的Lnk-11双向自动数据链则列为客户选择配备。 较早建造的佩里级一开始配备只具接收功能的Link-14数据链,而非当时美国海军制式、收发功能兼备的Link-11,使之无法协同舰队进行长距离整合防空作战,后来这些早期的佩里级才以Link-11取代Link-14。反潜方面,作为一种舰队护航舰艇,佩里级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美国护航驱逐舰不同。首先,佩里级配备音鼓尺寸较小、侦测距离较低的SQS-56中频舰首声纳, 而不是先前美国惯用的SQS-26大型低频声纳。SQS-56虽然具有抑制杂波的特性,十分适合在浅海作业,但是在大洋上的侦测距离比SQS-26逊色不少。佩里级也是第一种没有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护航 舰艇。对照先前的护航舰,佩里级在反潜方面唯一的改进,就是能够收容/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舍弃低频声纳与阿斯洛克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舰上已经配备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为了压低成本而不得不做出牺牲;先前美国海军建造的布鲁克级护卫舰同时有阿斯洛克、SQS-26大型声纳、一架反潜直升机与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结果造价过于昂贵,原订10艘的数量只好减为6艘。
此外,ASROC的操作模式系根据舰首声纳的直线探测结果来进行射击,最大有效射程在10公里 以内;首艘佩里级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决定在后续舰纳入拖曳阵列声纳,其侦测距离成长数倍,势必只能派遣直升机飞到声纳接触区域,利用声纳浮标或沉浸声纳进行精确标定,再投掷鱼雷攻击 。因此,新一代SQR-19拖曳阵列声纳(可达第三汇声区)与LAMPS-3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直接导致阿斯洛克的重要性下降。可惜佩里级服役之后,由于预算因素,只有部分舰艇才装备SQR-18/19拖曳阵列声纳。 佩里级的反潜火控系统是AN/SQQ-89(V)2,由于佩里级没有ASROC,因此AN/SQQ-89(V)2省略了MK-116火控计算机,并且只有两个OJ-452显控台。 佩里级配备一具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能实施船团外围的远程对空监视。佩里级配备标准SM-1防空导弹系统,舰首装有一座能容纳40枚导弹的MK-13单臂发射器,主要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此外也能容纳至多9枚鱼叉导弹 (标准的配置为36枚标准SM-1导弹与4枚鱼叉导弹),使佩里级毋须装置鱼叉导弹专用的MK-141四联装发射器 。相较于上一代的鞑靼(Tartar)防空导弹,SM-1采用全固态电子组件以及电动驱动装置,因此暖机备便的时间大幅缩短。
佩里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MK-75 76mm舰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授权美国生产的型号)的军舰,由于舰首装置了MK-13导弹发射器,使得MK-75被挤到上层结构机库前方。负责导控MK-75舰炮与标准SM-1防空导弹的是一套MK-92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位于舰桥上方的组合天线系统(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为标准SM-1提供照明导引的“分离标定与照明雷达”(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由SPG-60照明雷达的天线与荷兰STIR后端组成);CAS将一 具高转速(每分钟60转)搜索天线与一具火控照明天线整合在一起(共享发射机),当搜索天线发现目标后,便能立刻将照明天线转向目标并展开照射,加快反应时间,这是佩里级因应苏联潜射反舰导弹威胁的重要措施。
通过CAS与STIR,佩里级上一次能导控两枚标准SM-1进行接战,分别由STIR与CAS天线各负责一枚 (一般而言,佩里级接战短程目标时使用CAS进行照明,接战远程目标时则使用STIR照明雷达)。到了80年代,所有的佩里级都装置了一门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位于机库顶端。
Q6: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佩里”级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多数都已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虽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但是经现代化改装的老驱逐舰延长的舰龄仍然有限,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舰替换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
70年代初美海军开始实行“高低档舰艇结合”的造舰政策。这一时期陆续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核动力巡洋舰、DD963级驱逐舰属于高档的舰艇,同时也需要一级能大量迅速建造的、造价较低的护卫舰,用以代替将大批退役的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这级舰就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它属于大量建造的低档舰艇之一。
FFG7原称巡逻护卫舰PF,1970年9月开始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并开始初步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72年4月海军指定巴斯为首舰建造厂,确定Gibbs&Cox公司为分包设计,参加舰船的系统设计;1973年5月由首舰建造厂开始进行施工设计;1973年12月开始下料,1975年6月上船台,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完工服役。从可行性研究到完工服役,历时共7年零2个月。
建造计划
FFG7级护卫舰美国海军订购51艘,澳大利亚海军订购6艘,西班牙海军订购4艘。美国海军的FFG7级绝大部分都在80年代服役,多的时候每年完工服役近10艘。
以1982财政年度的造价为例,每艘造价3.239亿美元。目前现役保留27艘,预备役10艘,余下的转让给其他国家。
关于佩里级护卫舰和佩里级护卫舰图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佩里级护卫舰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